|
|
美哉祥德寺
 |
獨特的地理環境—由西而東,越過濁水溪,橫跨奇萊山,進入立霧溪,徜徉於霞光嵐影,氣勢雄渾的太魯閣,每遇凌霜傲雪的寒冬,更呈梅花萬點,暗香飄浮之境。祥德寺座落於天祥寧靜的一隅,三面濱臨深澗奔湍,天祥標高海拔450公尺,四週群峰環繞,狀如盆地,幽谷溪壑,美景天成。置身於這片靈山聖地中,著實令人流漣忘返。
大雄寶殿-巍峨宏麗的大雄寶殿,屋頂屬於「
歇山重簷」式,即四面皆有屋頂,同時上下共有層簷。殿身四周環繞柱廊,在宋朝稱為「副 |
階周匝」,使得大殿氣勢磅礡,更顯得宏偉而莊嚴。 殿內正中三尊大佛為三寶佛,中間為釋迦牟尼佛、右邊為藥師佛、左邊為阿彌陀佛,於民國五十七年建造完成,那時是聘請當地老師傅上山就地建造,三尊聖像的法相莊嚴宏偉,安謐寂定,令人不禁肅穆起敬,虔誠禮拜。尤其當大殿梵音繚繞於畫宇樑棟之間
,多少暮鼓晨鐘早晚課誦的梵貝警醒著世人。而殿旁兩邊分別站立伽藍菩薩、護法韋陀兩尊聖像,更是鎮衛祥德寺的護法大菩薩。 世界最高36尺地藏菩薩—民國
80 年建造完成,高達 36 尺,是世界最高的地藏菩薩金身,其建造是緣自地皎恩師在祥德寺遇到令她萬分沉痛的棘手難題,因此興起了一個念頭,想帶寺眾離開,此時地藏菩薩現丈六金身感應地皎恩師,預示她不能離開,對面山將會山崩,會死傷很多人,須盡快將其金身恭塑完成,數月後,對面果然陸續發生山崩,所幸無人傷亡,這無非是地藏菩薩的德澤再次普被苦難眾生。
自民國57年祥德寺落成迄今,不論是尋幽攬勝的中外遊客,或行腳朝聖的虔誠佛子,上祥德寺之前,總必須先經一座橫跨立霧溪的紅色吊橋,它--就是遠近馳名的普渡橋!這座如長虹般的木板吊橋,一次只能行走十五個人,多年來
,不僅扮演祥德寺對外唯一通道的重要角色,更肩負著引渡眾生登躋菩提彼岸的神聖使命!
|
|




 


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