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與健康
百病之源─食物酸鹼不平衡
vvvv醫學在日新月異中,不斷地進步,醫院愈蓋愈大,愈蓋愈多。醫護人員的素質亦隨之提高,新藥隨著科技的進步,一直不斷地上市,醫療的效果也比以前更具實效。但是病人並不因此減少,卻反而增多。推究原因,不外是環境污染、錯誤飲食以及生理習慣的改變所引起。如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,人人生活富裕,因此在不知不覺中,攝取過多的魚、蝦、肉、糖、酒、加工食品、蔬菜殘留農藥、合成食品添加物以及化學藥品,再加上空氣與水質的污染等等,使現代人的體內久而久之,積留過多的酸性毒素。體質一旦變為酸性,就是疾病最好的溫床。而且容易發生疾病的信號。如:
1.食慾不振、怠倦、疲勞、皮膚粗糙、老化、精力減退、腰酸背痛、肩凝症、虛 弱體質、容易感冒體質、過敏性體質等。
2.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。
3.情緒易緊張不安。
4.新陳代謝不佳。
5.排泄不良、易患便秘....等。
如不積極改善,則各類疾病因而產生,如:肝病、胃腸病、腎臟病、心臟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腦中風、癌症以及痛風、尿毒症、痴呆症....。
一、健康體質的基本原理:
首先,我們也須知道,組成我們身體的化學元素中,有百分之八十是屬於鹼性元素,而酸性食物應為百分之二十。如此才能達到體液的化學酸鹼平衡,這項酸鹼平衡的穩定,就是人體健康的基礎。
二、如何區別酸鹼性食物:
食物酸鹼性的區分,不是以其在口中的味道或主觀感覺來決定的。而是把食物燃燒成灰,然後再測定其灰分的礦物質來訂定的。若含有鈣、鎂、鉀、鈉、鐵等礦物質量較多時,則為鹼性食品。若含有磷、硫、氯等礦物質量較多時,則為酸性食品。因此,酸性食品為磷系食品,在動物性食品比較多,因含有良質蛋白質的食肉及魚類中含有許多磷與硫。又穀物、油脂等為熱能源的食品也為酸性食品。相反的,鹼性食品為鈣系食品,就是青菜、水果、海草、豆腐等熱量低的植物性食品。
三、健康之道-飲食酸鹼平衡:
我們既然知道了身體各器官之所以會引起病痛,主要是因為飲食酸鹼不平衡所致,那麼從現在起,我們就應嚴格要求自己與家人,甚至我們所關心的每一個人,少吃酸性食品,多吃鹼性食物,以保持酸鹼平衡,而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吃了過多的酸性食品。再次呼籲健康之道,正確原則是要攝取百分之八十的鹼性食品,酸性食品為百分之二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