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悲三昧水懺講話 第四集
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覺
光 法 師vv主講
諸位大德,阿彌陀佛!教主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,都是由佛的法身無相心中流出,來普應萬類。而佛陀衪以這一大事因緣,來降生娑婆世界,開示眾生能夠悟入佛的知見,由迷轉智。但是眾生以業積業,以苦招苦;無始以來的習氣種子,致使心常散亂,雜念紛紛。有時想要靜心下來,卻是欲靜反動,坐立不安。所以培養專注的意念,來降伏散心雜 |
|
念,在我們二六時
中都要警愓不可懈怠。因此依靠大眾共修禮懺的力量,來約束我們這顆心猿意馬的妄心,是一道殊勝的法門。也由這個因緣覺光發心要來講解這部慈悲三昧水懺,讓大家能夠更了解一切的罪因罪相,而用心加以把握,才不會週而復始,徘徊在造業的道上,停頓在煩惱亂心的階段,這樣的人生豈不是太沒價值,太沒意義了。
何謂慈悲?
現在向諸位介紹慈悲三昧水懺這幾個字的大意。首先向諸位蓮友解釋慈悲這二個字。我們都知道教主釋迦牟尼佛、十方諸佛菩薩都是大慈大悲,不為自己求安樂;但願眾生得離苦。在大智度論有這樣記載:
大慈與一切眾生樂,大悲拔一切眾生苦;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,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。譬如有人,諸子繫在獄中,當受大辟。其父慈惻,以若干方便,令得免苦是大悲;得離苦已,以五所欲給與諸子是大慈。
這段文是描寫十方諸佛救度眾生的實際行動。什麼是大慈大悲?我們常常聽到一句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這就是十方諸佛他們對待一切有情、無情眾生的心懷。十方諸佛心念眾生,希望眾生能夠得到解脫,所以他們以佛法解脫的喜樂因緣,示現種種的善巧方便,使眾生得到心靈的淨化,達到究竟的解脫,這就是大慈。更加十方諸佛愍念眾生,在這個六道當中輪迴痛苦萬般,他悲智雙運,以這個離苦的因緣拔眾生的痛苦,這就是大悲。所以我們由這裡知道十方諸佛在救度眾生是以智慧妙用來行慈悲的。十方諸佛他示現善巧方便,拔眾生苦和與眾生樂,是最有智慧的慈悲。
智慧的慈悲
所以我們由這裡知道慈悲不但是佛道的根本,也是智慧的妙用。這句智慧妙用很重要,尤其我們學佛修行這點要特別警覺。現在有的人在行慈悲時,都沒有以智慧觀照,卻變為濫慈悲,不要說幫助別人,反而增長眾生貪瞋癡的習氣。
就像有一位居士,他的朋友有困難遭遇變故,最正確應該是以鼓勵關照的方法,幫助他建立信心,站起來克服障礙。不是讓對方,對你產生依賴的心理。因為眾生無始以來貪瞋癡的習氣要淨化不是那麼簡單的,你使他有正念,能夠自己拿出勇氣去努力,他才能夠真正有作為,但是,我常常看到有人在幫助別人,很多到最後卻反目成仇,原因是大部份給對方,對你產生依賴的心理,有依賴自然就會過份的要求,你自己的立場又做不到,對方卻誤會,不但有功無勞,不對你感恩,反而毀謗、瞋恨惹來這些禍端出來。
所以沒有智慧的慈悲,不但不能夠利益別人,更會傷害自己。但是十方諸佛菩薩他們所行的慈悲,就和眾生完全不一樣囉!他們先以般若來觀照眾生,然後以慈悲出發,所以般若心經講: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可見佛菩薩在救度眾生,他們是淨化人情,提昇道情的,不像眾生偏偏相反,做事情都講人情,道情失去才會惹來痛苦萬般。就像前面那段文將十方諸佛的道情說得很清楚。
譬如有人,諸子繫在獄中,當受大辟
意思是說有一個人,他有很多無知的孩子,關在獄中將要受死刑了,大辟就是古時候的死刑,這也就是形容眾生在這個生死的三界獄,已經快要面臨大限了。
其父慈側,以若干方便,令得免苦是大悲
這個其父就是指大智大悲的佛陀,慈悲以種種的妙法,引渡眾生離開這個痛苦的生死牢獄,這是大悲。但是要怎樣使眾生離苦得樂,能夠真正有究竟的快樂呢?經文又講:
得離苦已,以五所欲給與諸子是大慈
這就是講佛陀度眾生離三界獄之後,要引眾生到究竟解脫的五所依土,
何謂五所依土
第一、法性土,如來清淨法身所依之土。第二、實報土,如來圓滿報身所依之土。第三、色相土,如來微塵相海身所依之土。第四、他受用土,如來他受用身所依之土。第五、變化土,如來變化身所依之土。這五所依土是佛陀清淨法身、圓滿報身以及他自利、利他解脫之土。我們偉大的佛陀,就是要引渡眾生走向這條無上的解脫大道。所以諸位觀眾朋友,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。
(下一頁)
|